蘇州官員:港不能單靠堆填

(綜合報道)(星島日報報道)要解決「垃圾圍城」問題,港府將在明年初再到立法會闖關,爭取擴建三個堆填區,而環境局亦多番強調要同時興建焚化爐。目前國內主要城市也同時採用焚化及堆填,單在蘇州就有三座焚化爐,當地每日將六成八垃圾焚化處理,近三成回收,只有百分之五堆填,目標將回收以外的垃圾「全焚化」,當地官員認為本港不能單靠堆填,需要焚化、回收及堆填三管齊下,才能持續解決垃圾問題。

蘇州市市容市政管理局副局長湯以成接受訪問時表示,蘇州將逐步走向「全焚化、零填埋」目標。現時蘇州市人口近七百萬人,與本港相若,但隨著古城逐漸城市化和工業化,人口增長,垃圾量亦由九○年代的每日五百公噸,增至現時每日六千三百公噸,人均棄置量為零點八公斤,仍少於香港。

本港面對垃圾危機,湯以成認為,焚化是快捷方法,亦較堆填區生,加上土地資源珍貴,認為本港要考慮焚化及堆填並用。蘇州市環境生管理處處長姚鳳根認為,焚化和堆填不是二選一問題,兩者都有實際需要,同時要回收減廢,「焚化不等於不做回收減廢,亦要有堆填區備用,三者同步進行。」

蘇州焚化爐外牆塗上藍色,周邊有樹木和蓮花池綠化。

蘇州焚化爐外牆塗上藍色,周邊有樹木和蓮花池綠化。

湯以成解釋,蘇州每日產生六千三百公噸垃圾,其中塑膠、廢紙、玻璃樽等約一千五百公噸被回收。蘇州市政府前年亦開始從食肆和飯堂回收工商業廚餘,每日三百公噸,運往廚餘廠處理。回收廢物和廚餘只佔總垃圾量三成,當地擬在明年立法促進回收,逐步規範化。而當地○七年已實施垃圾收費,每戶每月四元,隨水費收取,企業就按員工數目,每人收費四元。

撇除回收廢物和廚餘,其餘需要處理的垃圾,蘇州市超過九成是焚化,每日四千二百公噸垃圾經焚化處理,佔總垃圾量六成八。當地政府亦有在社區收集廢電池和燈泡等有毒不能焚化的垃圾,另外處理堆填,加上建築廢料,堆填量每日為三百公噸,只佔整體垃圾百分之五。

蘇州○六年有第一座焚化爐,到今年初期擴展至第三期,容量達三千五百五十公噸,每日二十四小時運作,由光大國際集團以BOT形式投資十七億人民幣興建,營運年期二十五年,光大在常州、濟南、南京、惠東等地有十多個焚化發電項目。

光大環保能源(蘇州)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凱指出,焚化爐在歐美、日本等地已廣泛應用,技術成熟,排放亦達歐盟標準,認為香港人不用過慮,「堆填都有其他生問題和污染地下水的可能」。

內地近年興建焚化爐都遇到居民反對阻力,本港亦有司法覆核反對在石鼓洲建焚化爐,但蘇州的阻力相對較小。光大環保能源(蘇州)副總經理鄭文勝指出,焚化爐隔鄰早已有堆填區;而焚化爐所在地,原先為居民隨便棄置垃圾,周邊還有刑場和墓園,只有兩千戶村民,當初收地建焚化爐,當地政府亦要向居民講解,並有補償搬遷安排,近年才搬出去。

內地規定焚化爐距離民居不得少於三百米,蘇州焚化爐距離居民八百米,四周正興建大型屋苑。但有當地市民直言,當初也擔心焚化爐影響健康。

資料來源:星島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