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生態資源 狂透支

【晴報專訊】物質生活愈豐富,透支生態資源愈嚴重。早前有報告指,港人消耗一年的資源,單靠本地生產,恐要150年才能恢復!香港生態赤字在全球排第九,不想再做「負資產」?衣食住行就要懂得知慳識儉。

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早前公布《香港生態足印報告2013》,原來港人消耗最多的四類資源,分別是食物(23%)、能源(14%),交通服務(12%)及衣服(12%)。如果全球都按香港的消費模式,恐怕要2.6個地球才夠用。不想做浪費資源的「幕後黑手」,就聽聽專家解構港人虛耗資源的情況,及如何從個人出發,減少浪費。

食品依賴進口 惜食咪大嘥

香港生態足印中(人均消耗自然資源的綜合水準),有四分一都是食物消耗,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生態足印項目主管張志華說:「香港食物依賴進口,隨着生態赤字加劇,日後其他國家可能會留來自己用,本港供應鏈將受挫。」

惜食堂項目經理王敏儀指,該機構平均每日回收的食物,可製作2,000個飯盒,比兩年前增加40倍。港人出外用餐的浪費情況仍然嚴重,例如每次飲宴最後幾道菜都會倒掉。不過,市民回收意識漸提高,每月都會接到一兩個市民的電話,希望捐出飲宴剩食。

JHI_01_a_20130916_L

電費補貼 變相鼓勵用電

電力、燃油等能源是港人消耗資源的第二位,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認為,近年港人的節能意識漸高,惟2008年起政府多次「派糖」,提供電費補貼,變相鼓勵了市民用更多電。他又指本港電力收費有結構性問題:「應該是用電愈多,收費愈貴,但香港卻相反,對用電量高的用戶,並無誘因慳電。」

林又指,商業用電亦有浪費,如夜間廣告燈太明亮;不少寫字樓和商場用玻璃幕牆設計,熱量被困在室內,致冷氣用量增多。

運送消費品 大量碳排放

即使不將私家車計算在內,「交通服務」在本地生態足印中所佔比例也超過一成。張志華分析,本港大部分消費品,如衣服、食物及日用品等,主要從海外進口,運送過程便要耗用不少少資源。

他又說,交通運輸消耗燃料,產生大量碳排放;此外,製造汽車、船隻、飛機等交通工具的過程,均增加了本地「交通服務」的生態消耗。

80%人每月買新衫 二手店年收七萬件

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八月進行的調查,逾600名受訪者中,80%人平均每月都會買一至五件衣服,6%每月會買六件或以上。

聖雅各福群會轄下社企Green Ladies提供平台予市民寄賣二手時裝,該會企業擴展(協作)高級服務經理張穎雪指,機構每年平均收到七萬件衣服,部分連價錢牌也未剪。張說:「有些時裝店以『兩件七五折,三件半價』促銷,部分消費者為了較高折扣而買多咗,之後發現唔啱心水;亦有人買之前無試清楚,結果衣不稱身。」亦有退休的女士,將用不着的「OL」服裝寄賣,實踐環保。

JHI_01_b_20130916_L

記者:畢嘉敏

資料來源: 香港雅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