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圖:WWF](http://www.ecobus.org.hk/site/wp-content/uploads/2014/01/brian_j_skerry_national_geographic_stock_wwf_6p7SO_600x0-500x333.jpg)
紅燒生翅、蠔皇乾鮑、清蒸大海斑…款款新春菜色都教人食指大動。當然,你是知道的,「吃魚翅等於不環保」,你也承諾過「一翅都唔食」,但就這麼一年一次,你還是不想掃人家的興,加上鯊魚早已歸天,不吃就更浪費了。
然後,你又會自我安慰:海味街與街坊藥材舖還有大量魚翅出售,鯊魚怎可能絕種?回想幾年前差點替你面書「洗版」的鯊魚去鰭影片,你說,別來這套了,殺豬、殺牛也不是很人道,畢竟人就是很殘忍。再說,鯊魚肉還不是歐洲大漢的點心,中國人吃翅有何不妥?
多個鯊魚品種被受威脅
香港人是幸福的一群。我們的農業、畜牧業、漁業日漸式微,但我們每日仍可吃到各地運來的優質食品。我們看不到牛,卻吃得到最上乘的牛肉。正如我們只能在水族館見過鯊魚,今天吃到最好的魚翅一樣。
香港好像滿街都有魚翅,但由全球科學家組成的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」告訴你,現存400多種鯊魚品種,有一半被列作資料不詳盡,有70多種已被列為受威脅,而大量近危品種即將因過度捕撈、不堪的漁業管理而變成易危。過去10年,香港入口魚翅產品的噸數徘徊在一萬噸,2012年,數字下跌至約8,285噸。有人為保育工作拍掌,卻忽視了野外或已出現無鯊可捕。需知道鯊魚長得大、長得慢,生育少,你要吃魚翅,牠未成年便要暖你口腹,你還期望牠誕下子孫再供你子孫享用嗎?
為「一條魚」立法
無疑,鯊魚只是「一條魚」,全球卻有很多機構、政府,科學家為這「一條魚」去研究、去開會、去訂立法案。在香港,我們只談吃不吃魚翅,買賣不買賣魚翅,在外地,尤其珊瑚大三角地區的國家,人家還會討論:應否設立鯊魚保育區、鯊魚捕撈品種及數量的匯報機制是否有漏洞、是否要投資先進漁具以保護海洋生態?鯊魚貿易要如何監管?堂堂大國,召來科學家們和漁業部門精英,為「一條魚」大費周章,只因人家看得遠。海洋食物鏈的關係千絲萬縷,2013年,有科學家發表一項在澳洲Rowley Shoals 及Scott Reefs的研究1,對比一個允許漁業及不允許漁業的海洋生境之別。全球暖化、珊瑚白化,無疑帶來影響,報告其中一個脈絡,便與礁鯊(Reef Shark)有關:鯊魚少了,一些大魚增多,吃藻的魚又因此少了,藻多了,影響珊瑚重生能力。珊瑚死了,影響魚的棲息及食物供應。一層一層,怎不會影響我們的漁獲?救一條鯊魚,影響力那麼大,也很化算吧!我們保育鯊魚,只因我們需要牠。
中港政府的行動
誠言,香港人又不是殺鯊者,這些偉大事業留給什麼珊瑚大三角去處理吧。不過中港政府近期又主動作出了行動:2012年7月,中國政府表示三年內設訂公務宴會不上魚翅的指引。2013年9月,香港政府發新聞稿,表示「承諾在公務酬酢活動中採用具保育意識的菜單,包括停止食用魚翅,以體現推動綠色生活及可持續發展。」全球著名傳媒爭相報道,外國保育團體亦感到非常振奮,因為香港每年處理全球一半魚翅貿易,大家都想知道港府此舉的影響力。3個月後,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》第10條列出工作餐「不得提供魚翅、燕窩等高檔菜餚」,正式落實2012年的承諾。中國政府行動雖以廉潔為宗旨,卻又為無翅生活加以肯定。
魚翅利潤成獵鯊推動力
吃翅野蠻,哪吃鯊魚肉就很高尚嗎?當然不是!我們討論的,一直是如何盡快改善漁業管理。根據2008年一份研究2顯示,鯊魚魚鰭經常在不合法、沒報告、沒監管的漁業中被發現;由2000至2005年,魚翅貿易僅佔鯊魚產品貿易的7%,但利潤卻高達佔40%。這就解釋為何魚翅會成為眾矢之的。
如何幫助漁民
那麼漁民呢?賣魚翅改善了他們的生活,現在叫他們不賣翅了,怎辦?我們倒不如想長遠一點:沿岸鯊魚捕光了,那出大海吧;大海鯊魚又捕光了,難道他們要移民他國捕鯊嗎,而最重要是,海裡還有多少鯊魚?世界自然基金會在巴基斯坦的同事一直教育漁民放生意外捕撈鯨鯊,希望他們的漁業可以持續發展。原來,當地漁民意外捉了那些受驚又很壯健的鯊魚,通常要犧牲漁網才可將其放回大海。結果呢?漁民最後選擇放生鯨鯊而放棄漁網。窮又如何?他們的目光比很多人還要遠大。
法例規管與更妥善的管治
2014年9月,香港政府將要落實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」(CITES)有關鯊魚貿易的規定。連同早年的3種,共有8個鯊魚品種產品入境香港時要取得許可證。然而,那些被割下來的魚翅,是否如此容易被你看出其品種?
我們正促請政府搜集及公布一個全面的魚翅貿易數據,包括品種、數量及原產地。此外,政府更可配合科學方法,例如利用DNA驗證科技,隨機抽查及確認魚翅的鯊魚品種。另外,不要再單靠3年一次的CITES貿易會議的監管定案了:8個鯊魚品種,對比70多個受威脅品種及70個近危品種,為何不多走一步,以IUCN作為貿易準則?
誰在浪費海洋資源?
作為香港人,能貢獻的其實又很簡單:「一翅都唔食」。如果你要去宴會,請通知別人你不吃翅的意願。如果這翅就放在你眼前,請拒絕。情況就如…主人家為素食者奉上一碗肉,素食者不吃,不是他的錯。不吃不是浪費之源,你要吃魚翅,推動更多人捕鯊,才是耗費了海洋資源。別輕看你這「翅」。全港700萬人拒吃一翅,足以改變鯊魚漁業的未來動向。
參考資料:
1 1 Ruppert, J.L.W., Travers, M.J., Smith, L.L.,Fortin, M-J, and Meekan, M.G. (2013) Caught in the Middle: Combined Impacts of Shark Removal and Coral Loss on the Fish Communities of Coral Reefs. PLoS ONE 8(9): e74648.doi:10.1371/journal.pone.0074648
2 Lack, M. and Sant, G. (2008) Illegal,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 Shark Catch: A review of current knowledge and action. Department of the Environment, Water, Heritage and the Arts and TRAFFIC, Canberra. Available at : http://www.traffic.org/fish/
文: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高級項目主任(鯊魚)曾翠芝
資料來源:主場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