浸大生任唯一華人極地導賞員 獲歐盟獎學金目標太空漫遊

 

 星島日報2013-10-29

 

    極地並非一般人的旅遊之選,但基層家庭出身的張偉賢卻踏足南極無數次。在浸會大學體育系一級榮譽畢業的他,除屢獲大學獎助學金到多國實習外,更被獲選到南極考察,並出書分享南極體驗。由於畢業後半年在港找不到合適的工作,激發他往外闖,結果獲聘成為目前唯一擔任南北極探險導賞員的中國人,個人終極目標是到太空漫遊。記者 鍾碧琪

WILSONCHEUNG
浸大校友張偉賢是目前唯一擔任南北極探險導賞員的中國人,他希望日後回港推動大自然教育。

 

年僅二十七歲的張偉賢,生於基層家庭。○五年修讀浸大運動及康樂學副學士,一年後憑三點七的積點成績,升上浸大體育及康樂管理學士課程,期間曾在哈薩克當半年交換生,又到台灣、美國、瑞士等地實習,多年來共奪得十一項獎助學金。

瑞士首份工洗廁所

○七年他參加由美國環保組織舉辦的「二○四一南極考察隊」,獲本港極地探險家李樂詩從二千人中選中他和另外兩名港生,免費到南極進行二十一日考察之旅,回港後出書分享經歷,其後再獲李樂詩推薦到西藏喜馬拉雅山的基地營協助進行水質研究。

可惜這位一級榮譽畢業生,畢業後在港應徵康體管理、教書、外展公司等工作長達半年,仍未能找到合適工作,坦言當時很不開心。在李樂詩的建議下,張偉賢決定到瑞士一邊打工,一邊朝攀登阿爾卑斯山的目標進發。

他在當地的第一份工是替人洗廁所和做廚工,其後找到教攀石的工作,直至翌年才遇上有人急聘極地導賞員,而且前提是須懂普通話,結果獲聘成為目前唯一擔任南北極探險導賞員的中國人,至今從事導賞工作已有三年,他同時獲歐盟頒發六十萬港元獎學金,修讀跨文化歐洲戶外研究碩士課程,明年即將畢業。

張偉賢表示,自己是用生命教人欣賞大自然之美,因從事極地導賞要穿越冰川和登山。

盼回港推自然教育

張偉賢表示,「亞洲人體能較差,登山死亡率較高,遇上暴風雪和雪崩就相當危險,譬如遇到隱藏的冰縫,萬一失足跌了下去而沒人發現,便死路一條。」雖然每日需工作十六小時,但笑言薪酬與記者 相若。

不過,張形容,旅程中遇到最危險的事並非自然災害,「在奧地利的火車站,曾遇過有陌生人要脅我交出錢財,否則會打我。我說沒錢,然後馬上跑去拿起冰斧作武器,才驅趕他們,那時覺得人類才是最危險的東西。」

他未來的目標是回港推動大自然教育及單車旅遊,而個人終極目標是到太空漫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