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量回收闊口玻璃樽(~尺寸: 樽口闊約2.5吋,高3.5吋-4吋)
大家可將玻璃樽交到以下地點,謝謝各位的捐贈!
1. 菇菌圓@太和農墟 地址:大埔太和路(消防局側)
逢星期日早上09:00 – 12:30
2.康之元素 地址:大埔寶鄉移41-45號寶樂樓閣樓A室
星期一至六(星期二除外) 09:30-18:30
3.緣來有機 地址:大埔新街市一樓W23號鋪
星期一至五 08:00-17:00
如有疑問,請致電3142 0102 或按此鏈接至facebook查詢。
大量回收闊口玻璃樽(~尺寸: 樽口闊約2.5吋,高3.5吋-4吋)
大家可將玻璃樽交到以下地點,謝謝各位的捐贈!
1. 菇菌圓@太和農墟 地址:大埔太和路(消防局側)
逢星期日早上09:00 – 12:30
2.康之元素 地址:大埔寶鄉移41-45號寶樂樓閣樓A室
星期一至六(星期二除外) 09:30-18:30
3.緣來有機 地址:大埔新街市一樓W23號鋪
星期一至五 08:00-17:00
如有疑問,請致電3142 0102 或按此鏈接至facebook查詢。
(綜合報道)(星島日報報道)要解決「垃圾圍城」問題,港府將在明年初再到立法會闖關,爭取擴建三個堆填區,而環境局亦多番強調要同時興建焚化爐。目前國內主要城市也同時採用焚化及堆填,單在蘇州就有三座焚化爐,當地每日將六成八垃圾焚化處理,近三成回收,只有百分之五堆填,目標將回收以外的垃圾「全焚化」,當地官員認為本港不能單靠堆填,需要焚化、回收及堆填三管齊下,才能持續解決垃圾問題。 蘇州市市容市政管理局副局長湯以成接受訪問時表示,蘇州將逐步走向「全焚化、零填埋」目標。現時蘇州市人口近七百萬人,與本港相若,但隨著古城逐漸城市化和工業化,人口增長,垃圾量亦由九○年代的每日五百公噸,增至現時每日六千三百公噸,人均棄置量為零點八公斤,仍少於香港。 本港面對垃圾危機,湯以成認為,焚化是快捷方法,亦較堆填區生,加上土地資源珍貴,認為本港要考慮焚化及堆填並用。蘇州市環境生管理處處長姚鳳根認為,焚化和堆填不是二選一問題,兩者都有實際需要,同時要回收減廢,「焚化不等於不做回收減廢,亦要有堆填區備用,三者同步進行。」
電動車未能在港普及,固然跟充電時間長、續航距離短有關,但政府推行欠力度、充電設施嚴重不足,也是電動車發展的死穴。南韓一所高級科學研究所便發明了「無線充電巴士」,不但可以隔空充電,更可以一邊行駛一邊進行,過程簡單方便,可謂一次過解決電動車多個弱點。
“Greengoer” is one of the programmes under “Stud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eader Training Scheme (SEPLS) 2015/16”. With the initiative and support from Environmental […]
生態巴士現誠聘項目主任兩名,主要負責本會的環境教育項目,為期一年。詳情如下: ecobus is recruiting two project officers for ou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jects for one year. The details are as follow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