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報專訊】27歲的張偉賢自小住在由豬欄改建的寮屋,在垃圾堆中執拾舊玩具、聽母親講歷險故事過日子。奇趣故事令他對世界充滿好奇,夢想可以搭飛機看世界,想不到中五時冒昧「敲門」,獲校長籌款5000元助他圓夢;大學時邀請探險家李樂詩代寫推薦信,更成功爭取到贊助,第一次踏足南極。張偉賢現時是全球唯一的華裔極地探險領隊,已在多國舉行超過50場講座,希望藉着相片和文字,讓像他一樣背景的學生可認識世界、認識大自然。張偉賢生命中獲很多人幫助,他亦希望回饋社會,2009年與朋友成立了非牟利機構Ecobus「生態巴士」,藉此推動本地青少年及兒童的生態教育,讓他們學懂欣賞及愛護大自然。
兒時住寮屋 夢想坐飛機
張偉賢兒時家境窮困,父親是三行工人,母親當垃圾工,連同弟弟一家四口住在粉嶺雞嶺寮屋。他小學至中三時,每晚8時多就跟媽媽一起倒垃圾,「屋企沒錢買玩具,我就在垃圾堆執別人不要的玩具玩」。樂天的偉賢不覺得自己窮,「生活得到就可以」。
當時附近沒高樓大廈,到處是大自然,「雞、兔、鴨、貓、狗、龜什麼也養過,我亦會帶着狗在雞嶺及香蕉田到處跑」,這些片段,都令他愛上大自然。
獲校長籌錢李樂詩推薦外遊
偉賢亦記得,小時候媽媽常說歷險故事給他聽,如魯賓遜漂流記,令他對世界充滿好奇;父母沒錢帶他旅行,但常帶他到野外,用雙腳走過香港每一處青綠,「是媽媽令我愛上大自然、令我喜歡到處歷險」。他小時夢想坐飛機,中五會考後就厚着臉皮走到校長室,向校長說「我想坐飛機,但我屋企窮,沒有錢」,想不到當時的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校長叢蔣漢立刻為他籌集5000元,助他圓夢,那次他去了日本。
偉賢2007年入讀浸大體育及康樂管理學士課程,看見美國環保組織《2041》招募學生到南極探險,即報名參加,更主動電郵著名港產探險家李樂詩,邀請她寫推薦信。兩人見面後,李樂詩覺他為人踏實,加上沒遇過這麼主動的人,故為他寫推薦信,最終偉賢從2000多人中脫穎而出,還獲得30萬元商業贊助,到南極探險,為期兩星期。
失業外闖 成唯一華裔極地領隊
3年大學生涯中,偉賢共獲得11個獎學金,以一級榮譽畢業,但花了半年也找不到工作。當時李樂詩對他說《天地一沙鷗》的故事,鼓勵他到外面闖一闖,他毅然隻身走到瑞士,「第一份工是幫人洗廁所和煮飯」。其後他在附近教攀石,輾轉獲當地人邀請到南極工作,從此揭開人生新一頁。
短短3年,他已先後踏足南極5次,現時獲格陵蘭(Greenland)的機構聘請為極地探險領隊,帶領遊客到南北極旅遊。他亦登上了半數4000米以上的阿爾卑斯山脈及西藏的喜瑪拉雅山。
偉賢現時月入萬多港元,小時候的生活令他學懂節儉,他也沒忘記報答在窮困中帶給他快樂的父母,現時每年留港一個月,並會帶家人旅行。他說,體會世界種種比有錢重要,「我覺得窮即是富有,才會懂得珍惜,錢夠用就可以」。
港孩以為雞是「一塊塊」成立「生態巴士」力推生態教育
張偉賢生命中獲很多人幫助,他亦希望回饋社會,2009年與朋友成立了非牟利機構Ecobus「生態巴士」,藉此推動本地青少年及兒童的生態教育,讓他們學懂欣賞及愛護大自然。
他憶述,曾帶年約10歲的小學生到戶外進行生態教育,當他告訴小孩,那些滿地走的動物是雞時,有小朋友不相信他,稱「我平時見到的雞是一塊塊在碟上面的」;當他介紹蘋果時,有小孩稱「平時見到的蘋果是白色(已削皮),切開了、一塊塊的」。這些反應都令偉賢很驚訝,亦令他深覺現時小朋友對大自然認識很少,他希望可盡力讓更多人欣賞大自然。
Ecobus現時和政府合作,每年帶領超過100間學校的學生到郊外,學習地理、人文歷史及大自然生態知識。偉賢期望5年內可獲捐一輛太陽能巴士,接載小朋友離開市區,到郊外走走。